Tuesday, October 11, 2005

東畫廊!

上午的天氣又漂著細雨,從地鐵出來好多賣雨傘的小販,是很難得一件的景象。下午,搭乘地鐵到National Gallery of Art。在地鐵裡看到一大群人衝進車廂大喊,身上掛著牌子 : Rediscovery America,其他人邊拿著傳單邊唱著優美的歌,還有分成好幾聲部,就這樣在車廂裡唱了起來,我們很好奇也想拿傳單,但是他們不太想給,原來是LaRouche的文宣,我猜是要競選總統的預備賽吧。好險歌聲還不錯,這樣的行銷手法,有時候會吵到車上的乘客,但是又蠻經濟實惠的。

National Gallery of Art分為兩棟,一棟為East Building ,另一棟為West Building。我們先到East Building去參觀,該棟博物館比West Building晚建,由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的,主要收藏為現代藝術品,在1978年六月開幕。

因為East Building還設有美術圖書館和研究中心,所以展場比較少,地下一層有通道通往West Building,並展覽二十世紀的現代藝術。有的是用簡單的彩色鐵片,用鐵絲編成大型風鈴、動物,非常有創意,但是有些現代藝術我就不太懂的欣賞,譬如一位畫家,花了數年繪製十四幅大型的畫作,但題材是簡單的線條,有的線條很模糊,很像印表機印壞的紙張。一樓展的是比較熟悉的油畫,分別為Small French Paintings 和巴黎學派的作品,但是兩者有些許的差別,前者的線條比較柔美,後者的線條比較粗曠。二樓為美國畫家Winslow Homer的畫作和Masterpieces in Miniature。Winslow Home擅於水彩畫,先是雜誌的專欄作家,所以學畫的起歨很晚,他的畫作表現十九世紀的美國風情,主題有農家、大自然、漁夫等等。從他的畫作可以略之當時美國的風俗民情。

另一個展區所展覽的作品,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展品是向歐洲的圖書館、博物館借來展的,為從義大利中古時期文藝復興的作品,題材以宗教、聖歌為主的手繪本。當時在這些宗教書籍中,有文字和圖畫記載,我們可以從手繪本的製作過程,了解他們對宗教的尊重。先是書的內頁,是從牛、羊的皮泡水脫毛取得而成,隻後將他壓平剪裁成為一本書。再來是規劃的書的內容,先用鉛筆打好草稿後,在用羽毛筆劃框,再將需要舖上金色的部分,先塗膠後,再貼上金箔,多出的金箔用毛筆把它刷掉。在進行其他的著色,之所以可以保存至今,是因為它的顏料取自礦物、植物、蔬菜等等,把它搗碎後,在進行圖色。最後是寫字的部分,必須用未沾墨的羽毛筆打橫線,再把文字或是歌譜寫上去,如果寫錯的話,就得把錯字括掉重寫。待完成一本書後,再用粗針一頁一頁地將數十頁縫合起來,在幫它加上木頭封面。看到這樣精細、費時的工作,想必當時的教徒一訂非常虔誠、認真的製作這一本聖書。讓我對於這些古蹟書,抱著更加崇敬的心理去觀賞。現場有播放當時的編寫的樂譜,音樂悠揚而隆重,聽了內心會有平和的感覺。很幸運的這場展覽剛好在這段時間展出。

三樓的部分,有畢卡索和馬諦斯的作品,其中幾幅曾經分別來台灣展覽過,他們都是近代藝術家。但是,對我來說,比較沒有太大的感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