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05, 2005

美西之旅


一早打個電話確認班機,兩箱大行李也拖到門口,就等何先生開車來囉。感謝學姊幫我拖行李、何先生充當司機,我們刻意繞道林大哥的店和林阿姨道別,她是一位美麗、溫柔的阿姨,可惜這段時間只是偶爾碰頭。
一到機場,果然不出我所料,一箱行李超重,主要是裝了我老哥的三台音響變電器,只好把預備的帶子拿出來裝,並捨棄了陪我兩個月的泡麵瓷碗。我們原本想找個餐廳好好聊一聊的,無奈杜勒斯機場竟沒有可以坐下來的餐廳,也可能是我們沒找著吧。只見機場人山人海,距離登機不到一個鐘頭,我趕緊買了肉桂捲當作午餐,他們為確保我可以平安出關,一直望著我到不見蹤影。這次的離別,對於愛哭的我,竟然不會流淚,大概是幾週後就可以遇見學姊,而何先生會趴趴走的關係吧。
依慣例,美國出入境是需要脫鞋、脫腰帶、筆記型電腦必須拿出來放在籃子裡做檢查,所以速度很慢。沒想到我的變電器被視為危險物品,他們很好奇那一團黑黑的東西是啥,擔心是危險物品吧。我趕緊跟檢查人員解釋是用在音響上面的,而且變電器貼有JBL出品,他還調侃我午餐吃肉桂捲會太油膩,唉阿,美國人真愛開玩笑,我可是心急如焚。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搭國內航線,尤其再起飛與降落的時候,耳壓會過高、痛的半死,無論吞口水和深呼吸都沒有用。這一次旅行社竟幫我買了在德州的達拉斯機場轉機,我只好多受兩次苦。而且在德州待了兩個鐘頭,不過這個機場比杜勒斯機場好逛多了,我很奢侈的吃了PIZZA HUT的個人pizza,無論價錢和口感都沒台灣好,真令人失望。但是因為這次經驗,我搭到該機場捷運,非常新穎、快速,在舊金山稱為BART,直接帶我到我所屬的登機門。又飛了兩個鐘頭,終於抵達舊金山機場,和我的三位高中死黨見面。沒想到他們還開玩笑說,路上塞車要我等一個鐘頭,我差點以為被死黨放鴿子。
到了Holiday Inn,已經是晚上的十一點了吧。說來這次的旅遊,可是實現我們高中畢業旅行的夢想,因為當時分別屬於理工組與社會組,所以畢旅是不同地點的,我們卻可以在五年後實現這個夢想,不得不讚嘆緣分的奇妙阿。

Friday, November 04, 2005

pub

明天就要前往舊金山,一早先到林大哥的店向他們告別,感謝林大哥提供那麼舒適的家,安枕無憂地在異地實習。之後再到辦公室,沒有什麼事情需要處理,稍微整理一下辦公桌和繳交日記,便與Amy一同到自助餐去吃午餐。我仔細環顧辦公室的週遭,辦公室在與白宮、IMF的書店同一條街,都在L Street上,萬里無雲,告別兩個月的辦公環境有點不捨,希望可以把所有的景物都印在腦海裡。晚上袁大使與夫人、張大哥和Amy在我們家的對面餐廳「六六」歡送我回台灣。這一家做的台菜非常好吃、遠近馳名,吸引不少西方人與華人用餐、高朋滿座。
袁大使與夫人送我們一對耳環與項鍊作為紀念,真是不好意思,並參觀一下我們這兩個月居住的環境。
稍微晚一點,何先生一直很想帶我們去體驗美國的pub生活,在我離開的前夕,我們決定到friendship Heights附近的pub區閒晃,順便當作別離會。這裡的夜生活熱鬧非凡,與喬治城大學區的pub調性很不一樣,多半是社會人士及黑人。這裡的停車位非常難找,比台北市還要困難,我們大約尋找了一個鐘頭才找到車位,才去pub找地方坐。在進入酒吧之前,一定會先看證件是否已滿20歲,否則無法進入消費。而賣酒的人必須有證照才能販賣,因此一般酒精類飲料在便利商店是買不到的。原以為會有舞池和樂團,我們光臨的店只有簡單的音響和空地,聽到合適的音樂,他們就會跑到空地搖擺起來,我可是第一次看到西方人的隨性與韻律。不管跳的好不好,感覺跳舞對他們是放鬆心情,所以我們也跟著音樂擺動,好久沒有活動筋骨,真是舒服!

Thursday, November 03, 2005

National Archives


最近持續整理家裡與行李,上午搬出兩箱的垃圾、也清出冰箱裡的食物,原來自己吃不了那麼多食物,可是上次和學姊去大賣場秤重,竟然胖了四公斤,真是難過。今天的氣溫頗高,穿上秋裝就去辦公室,並從家裡帶來燙熟的義大利麵和罐頭,趕緊把食物消耗掉。
張大哥推薦我們去National Archives參觀。從網站得知坐黃線”Archives-Navy Mem’l ”站可以抵達。一出站是一個美麗的圓形廣場,兩旁是長條型的噴水池,廣場的地板是地球的海洋與陸地,被艷陽照的發亮,許多上班族坐在這裡用餐、休息。據袁大使補充,我們才知道此紀念廣場上刻有二次世界大戰並肩作戰各盟國的名稱,也貢獻建立此紀念碑,雖然該紀念碑是中美斷交後建立的,但經袁大使的努力「中華民國」也出現在石刻上。
面對此廣場就是雄偉的National Archives,正是電影”National Treasure”的拍攝地點,從該電影可知美國成立的歷史、文獻的保存方式和National Archives的陳設,我和學姊都非常喜歡這部電影,而且這部電影拍攝橫跨華府、紐約與費城,我們只剩費城還沒去過。
該建築分為兩種入口,一個是研究者、一個是觀光客,往地下室走為一座大型劇院,播映20分鐘介紹National Archives的設置目的與功用,他提供研究者研究相關美國的歷史資料,包含文字、影像、聲音,目前朝向數位典藏技術邁進。至於,一般民眾也可以來此調閱家族資料,頗有尋根的感覺。令人羨慕如此龐大、豐富的歷史資料,是對民眾開放的。
二樓是最有名的展場,展示大憲章、獨立宣言、憲法與權利法案,雖然該館定期維護這些歷史文件,但部份字跡已模糊不清。今天我們同樣遇到國、高中生來參觀(在阿靈頓公墓也遇到),美國藉由校外教學參觀博物館,直接走訪美國祖先、開國文獻的展覽,更能深刻體會歷史的意義與重要性。
二樓旁邊有一個展區:Public Vaults,展示National Archives保存文獻方式與重要的典藏史籍,如綱發明電視機時杜魯門總統的電視演講,阿波羅13登陸月球的影片和南北戰爭的資料等等,也讓參觀者明白整個典藏脈絡。在參觀的同時,深深體認到美國社會對歷史的珍視,雖然他們是很年輕的國家,但不得不佩服美國對制度的遵循與泱泱大國的氣度。

Wednesday, November 02, 2005

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

2005.11.2 Wed.
今天和就讀於GWU的朋友一起吃Potbelly,體會到他鄉遇故知的快樂。我們相談甚歡,吃完三明治再到Caribou喝咖啡續攤,但是沒啥咖啡味。聊聊他在美國求學的生活,讓我心生嚮往,也重新思考台灣高等教育的問題。以自己唸碩士班的經驗來看,老師上課對學生要求是很寬鬆的,但是對論文要求比較嚴格。而GWU國際關係學院在上課的過程要求學生必須看完厚重的paper並參與課堂討論,而成績必須在3.5以上才有資格寫論文。所以想念博士班的人必須認真唸書以提高分數,所以想念博班必須寫論文。
下午我們去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阿靈頓公墓),天空蔚藍、陽光普照下的 Arlington National Cemetery格外美麗,絲毫沒有陰森的感覺。這個季節,樹木轉紅、轉黃,交錯在墓碑之間非常美麗。Kennedy總統、夫人及其女兒的墳墓前有一燭永不熄滅的火,我猜是象徵美國永久運作的意思吧。學姊告訴我該墓刻著好幾行文字,為他就職典禮的演講辭,其中最有名的一段話就是“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雖然過去求學老師曾提,但是面臨國家認同質疑的公民,對此應會產生質疑。
該墓園的最高點為Arlington House,它原是Robert E. Lee的住宅,在1802-1818年建成。南北戰爭期間,李將軍選擇Confederate並投入戰爭,認為自己應該奉獻於Confederate並效忠於他。這是身為美國公民的責任,且釋放黑奴。該棟住宅後方有一棟Freedman’s Village,為培訓奴隸之處。現在已經改成介紹當時服務於此的黑奴一家人的博物館。至於Arlington House仍保留南北戰爭前的原貌,從中國山水瓷器與帶著鳳眼的人物畫,感覺李將軍偏好中國文化。
我和學姊兩人在這裡待了許久,也拍了不少照片,看到整片山丘的墓碑,都會想到戰爭的冷酷與無情。
晚上,我們到Pentagon City附近的plaza逛逛,聽GWU的朋友說這裡有賣盆栽,我們向路人打聽,終於在一家量販店找到一角的盆栽店。原以為是像建國花市一樣的市場,有點失望。有趣的是,美國很喜歡擺菊花,我們的辦公室電梯門口會定期更換菊花。而這裡有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菊花。我們挑了一盆鮮橘色的盆栽,作為何先生帶我們出遊的答謝禮。捧著盆栽回家的路上發現,這裡的人對捧花的人很禮遇,不但會讓路、幫忙開捷運站的門,好像是抱小孩的婦人,遇到這樣的情景,不得不佩服美國公民教育的成功。

Tuesday, November 01, 2005

China’s Media Meltdown

2005.11.1 Tue.
上午出門時,我有點腸胃不適,應該是昨天吃太辣了,才會這麼慘。我們晚了十分鐘抵達Heritage Foundation,從Union Station出來就用跑的,喀喀的高跟鞋聲,把路上的行人都嚇跑了。幸好,我們趕上講者的介紹,還沒進入正題。今天的主題是”China’s Media Meltdown”,一共有四位講者,分別來自Radio Free Asia, Apple Daily,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 The Heritage Foundation。從他們所屬的媒體就可以知道與中國大陸打交道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眾所皆知,大陸官方有意是以媒體去控制人民的思想。記得我在北京旅遊時,正逢農民遊行,而北京的頭條就是農民嘶吼與滿是傷痕的臉,使讀者對台灣產生負面看法。講員Dan Southerland 也提到SARS 和禽流感的消息封鎖,導致疫情擴散、喪失人民的權益。
蘋果日報的廖健明先生則是以香港媒體的角度來看1997前後的媒體轉變,他指出97前香港的新聞自由如同英國一般,然而,97之後,受到許多箝制。他很擔心香港媒體會慢慢變成向大陸媒體一樣不自由。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的 Lucie Morillon 則是與大家分享他對大陸宣傳機構”新華社”的研究與觀察。這是一個宣傳大陸正面資訊的機構,所以經常出現資訊錯誤及隱藏資訊的情形。這對於講求新聞自由的美國,是很不容許的情形吧。我想,也正因為如此才有Radio Free Asia的成立。不過這很像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之爭,或許雙方認為自己做的事都是對的,就像昨天有一位中國大陸大使館的人直接表達不同意今天研討會的結論的一樣,他認為大陸沒有新聞自由的問題,也沒有刻意隱瞞消息。在場有一位TVBS的記者,闡述台灣扁政府要清查TVBS帳目的新聞,因為最近TVBS不段揭發政府弊案,收視率飆高,而新聞局再此十說要查帳,不免令人質疑有公報私仇的意圖。可惜的是,該位記者請在場講者表達對此看法。在這樣的場合上,任誰都不願意淌這一場渾水。我認為他可以仿效大陸官員直接表達看法,勝過於詢問的方式。
晚上,開始整理行李,發現東西很多,大部分是幫家人買的用品,再整理這兩個月在聽證會、博物館的資料,很訝異自己竟然參與這麼多場研討會,許多收穫是內化到自己的思想、行為,但是卻不自知。也很感謝袁大使和張大哥一字一句看過我的枯燥的日記,真的很感動,夜深人靜我看著日記一點一滴的華府回憶湧上心頭。